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

大戟

大戟

中药大戟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。或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芽大戟 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ex 的根。前者称京大戟,主产于江苏、四川、江西、广西等地。后者称红大戟,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两者均需春季发芽前,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,除去残茎及须根,洗净,晒干。醋制过用。
性味归经:苦、辛,寒;有毒。归肺、肾、大肠经。
功效:泻水逐饮,消肿散结。

应用:


1、用于身面浮肿、大腹水肿及胸腔积液等证。其遂水功效与甘遂相似,但其力稍缓。《活法机要》治水肿,用大戟与大枣同煮,食枣。十枣汤,舟车丸,均大戟与甘遂、芫花等遂水药同用,遂水之力更峻。

大戟图片


2、用于热毒痈肿疮毒及痰炎凝聚的瘰疬痰核。本品能消肿散结,风服外敷均可,如紫金锭中即用红芽大戟。

用量用法:1.5~3克;散剂每次1克。醋制以降低毒性。

禁忌:虚弱者及孕妇忌用,反甘草。

甘遂

甘遂

中药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. N. Liouex T.P.Wang的块根。主产于陕西、山西、河南等地。春季开花前和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收,撞去外皮,晒干。醋制过用。

性味归经:苦、甘,寒。有毒。归肺、肾、大肠经。

功效:泻水逐饮,消肿散结。

应用:
1.用于水肿,鼓胀,胸胁停饮等证。本品苦寒性降,善行经隧之水湿,泻水逐饮力峻,药后可连续泻下,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。凡水肿,大腹臌胀,胸胁停饮,正气未衰者,均可用之。可单用研末服;或与牵牛子同用,如《圣济总录》二气汤;或与大戟、芫花为末,枣汤送服,如十枣汤。

甘遂图片
2.用于风痰癫痫。甘遂尚有逐痰涎作用,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。 甘遂为末,入猪心煨后,与朱砂末为丸服,如遂心丹。
3.用于疮痈肿毒。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。治疮痈肿毒,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。

用法用量:入丸散服,每次0.5~1g。内服醋制用,以减低毒性。外用适量,生用。

禁忌:虚弱者及孕妇忌用。反甘草。

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

郁李仁

郁李仁

中药郁李仁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Prunus humilis Bge.、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.的成熟种子。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,主产于河北、辽宁、内蒙等地,多系野生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果肉,去壳取仁,晒干,去皮。捣碎用。

性味归经:辛、苦,平。入大肠、小肠经。

功效:润肠通便,利水消肿。

应用:
1、用于肠燥便秘。郁李仁质润多脂,能润肠通便,功效类似于火麻仁而作用较强。多与其他润肠药同用,如五仁丸。


郁李仁图片

2、用于水肿腹满、脚气浮肿。本品能利水消肿。多与桑白皮、赤小豆、白茅根同用,如郁李仁汤。

用量:5~12克。

火麻仁

火麻仁

中药火麻仁为桑科一年生植物大麻(Cannabis sativa L.)的干燥成熟果实.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生用打碎。

别名:大麻仁 麻子麻

性味归经:甘,平。归脾、大肠经。

功效:润肠通便。

应用:用于老人、产妇及体弱者由于津枯血少所致之肠燥便秘。取其润燥滑肠通便之功。可与当归、熟地、杏仁等养燥之品配伍,如益血润肠丸。又本品与大黄、厚朴、白芍等同用,可治热邪伤阴或素体火旺,大便秘结及痔疮便秘、习惯性便秘等,如麻子仁丸。


火麻仁图片

用量:10~30克。

2009年4月8日星期三

芦荟

中药芦荟
中药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库拉索芦荟库拉索芦荟 Aloe vera L.和好望角芦荟 Aloe ferox Mill.的液汁浓缩的干燥物。主产于非洲,我国广东、广西、福建也有栽培。全年可采,割取叶片,收集其流出的液汁,置锅内蒸成稠膏,倾入容器,冷却凝固。常入丸剂。

性味归经:苦,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

功效:泻下,清肝,杀虫。

应用:

1、用于习惯性便秘及热结便秘。芦荟能泻下通便,又能清肝火。若热结便秘见烦躁失眠者,以本品同朱砂配伍,即更衣丸;若大便秘结而肝经实热,见头晕头痛,烦躁易怒,惊痫者,与清肝火之龙胆草、栀子、青黛同用,如当归龙荟丸。

芦荟图片

2、用于小儿疳积。本品能驱杀蛔虫。


此外,亦可用来治疗癣疮。


用量用法:1~2克,宜入丸散,不入汤剂。外用适量,研末敷患部。


禁忌:脾胃虚寒,食少便溏者及孕妇忌用。

番泻叶

中药番泻叶
中药番泻叶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CassiaangustifoliaVahl和尖叶番泻Cassiaacutifolia Delile的叶。前者主产于印度、埃及和苏丹,后者主产于埃及,我国广东、广西及云南亦有栽培。商品主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的叶。九月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,生用。

性味归经:甘,苦,寒。归大肠经。

功效:泻下导滞。

应用:

1.用於便秘。番泻叶苦寒降泄,既能泻下导滞,又能清导实热,适用於热结便秘,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。大多单味泡服,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,大剂量则可攻下;若热结便秘,腹满胀痛者,可与枳实、厚朴配伍,以增强泻下导滞的作用。

番泻叶图片
2.用於腹水肿胀之症。番泻叶又能泻下行水消胀,可用于腹水肿胀之症。单味泡服,或与牵牛子、大腹皮同用,以增强泻下行水之功。


用量用法:缓下1.5~3克,攻下5~10克,用开水泡服,入汤剂需后下。


禁忌:哺乳期、月经期及孕妇忌用。量过大有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证状。

2009年4月7日星期二

芒硝

中药芒硝

中药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.产于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等省的碱土地区。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,过滤,冷置析出结晶,通称朴硝或皮硝。再取萝卜洗净切片,置锅内加水与朴硝共煮,取上层液,冷置析出结晶,即得芒硝。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称玄明粉(元明粉)。

性味归经:咸,苦,寒。归胃、大肠经。

功效:泻下,软坚,清热。

应用:

1、用于实热积滞,大便燥结。芒硝能泻热通便,润燥软坚。常与大黄相须为用,如大承气汤。


芒硝图片
2、用于咽痛、口疮、目赤及疮疡。本品多外用以清热。如治疗咽痛、口疮的冰硼散;治疗咽痛症的西瓜霜。玄明粉化水可滴眼,洗疮口。治疗乳痈可用芒硝外敷,亦可作回乳之用。

用量用法:10~15克。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服。外用适量。

禁忌:孕妇忌用。

大黄

中药大黄


中药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.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. ex Balf.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.的干燥根及根茎。掌叶大黄和唐古拉大黄药材称北大黄。主产于甘肃、青海等地。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,主产于四川。秋末茎叶枯萎或次年春发芽前采收,除去须根,刮去外皮,切片或段干燥。生用、酒炒、炒炭或制熟用。


别名:将军 川军 锦纹


性味归经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经。


功效: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解毒,活血祛瘀。


应用:

掌叶大黄图片

1. 用于大便燥结,积滞泻痢,以及热结便秘、壮热苔黄等。与芒硝、厚朴、枳实等配伍。
2. 用于火热亢盛、迫血上溢,以及目赤暴痛,热毒疮疖等。配黄连、黄芩、丹皮、赤芍等同用。
3. 用于产后瘀滞腹痛,瘀血凝滞、月经不通,以及跌打损伤、瘀滞作痛等。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,如桃仁、赤芍、红花等同用。此外,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,临床多与茵陈、栀子等药配伍应用;如将本品研末,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,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。


用法用量:


煎服,3~30g,用于泻下不宜久煎。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患处。


禁忌:孕妇、月经期、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。

胡黄连

中药胡黄连

中药胡黄连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干燥根茎。主产于云南、西藏。秋季采挖,除去泥土,晒干,切片。

性味归经:苦,寒。归心、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
功效:清湿热,除骨蒸,消疳热。

应用:

1.骨蒸潮热。本品性寒,入心肝二经血分,有退虚热,除骨蒸,凉血清热之功。治阴虚劳热骨蒸,常与银柴胡、地骨皮等同用,如清骨散

2.小儿疳热。本品既能除小儿疳热,又能清退虚热,故可用于小儿疳积发热,消化不良,腹胀体瘦,低热不退等症,常与党参、白术、山楂等同用,如肥儿丸
胡黄连图片

3.湿热泻痢。本品苦寒沉降,能清热燥湿,尤善除胃肠湿热,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,常与黄芩、黄柏、白头翁等同用。 此外,本品能清大肠湿火蕴结,还可用治痔疮肿痛、痔漏成管,常配刺猬皮、麝香为丸,如胡连追毒丸。


用量:3~10克。

2009年4月6日星期一

银柴胡

中药银柴胡


中药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.var.lanceolata Bunge的根。产于我国西北部及内蒙古等地。春、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,除去残茎、须根及泥沙,晒干,切片。


性味归经:甘,微寒。归肝、胃经。


功效:清虚热,除疳热。


应用:


1.阴虚发热。本品甘寒益阴,清热凉血,退热而不苦泄,理阴而不升腾,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。用于阴虚发热,骨蒸劳热,潮热盗汗,多与地骨皮、青蒿、鳖甲同用,如清骨散。

银柴胡图片



2.疳积发热。本品能清虚热,消疳热,故用治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,腹部膨大,口渴消瘦,毛发焦枯等症,常与胡黄连、鸡内金、使君子等药同用,以共奏消积杀虫,健脾疗疳之效;亦可与栀子、人参、薄荷等同用,如柴胡清肝汤。


用量用法:3~9克。煎服,或入丸散。


注意:外感风寒,血虚无热者忌用。

地骨皮

中药地骨皮

中药地骨皮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.的根皮和茎。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,初春或秋后采挖,剥取根皮,晒干,切段。

性味归经:甘,淡,寒。归肺、肾经。

功效:凉血退蒸,清肺热。

应用:

1.阴虚发热,盗汗骨蒸。本品甘寒清润,能清肝肾之虚热,除有汗之骨蒸,为退虚热、疗骨蒸之佳品,常与知母、鳖甲、银柴胡等配伍,治疗阴虚发热,如地骨皮汤;若用治盗汗骨蒸、肌瘦潮热,常与秦艽、鳖甲配伍,如秦艽鳖甲散。


2.肺热咳嗽。本品甘寒,善清泄肺热, 除肺中伏火,则清肃之令自行,故多用 治肺火郁结,气逆不降,咳嗽气喘,皮 肤蒸热等症,常与桑白皮、甘草等同用 ,如泻白散


地骨皮图片

3.血热出血证。本品甘寒入血分,能清热、凉血、止血,常用治血热妄行的吐血、衄血、尿血等。《经验广集》单用本品加酒煎服,亦可配白茅根、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治之。 此外,本品于清热除蒸泄火之中,而能生津止渴,故与生地黄、天花粉、五味子等同用,可治内热消渴。


用法用量:煎服,9~15g。


使用注意: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。

白薇

中药白薇


中药白薇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.和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.的干燥根及根茎。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。秋季采挖,洗净,干燥。


性味归经:苦,咸,寒。归胃、肝经。


功效:清热凉血,利尿通淋,解毒疗疮。


应用:


1.阴虚发热,产后虚热。本品苦寒,善入血分,有清热凉血,益阴除热之功。若治热病后期,余邪未尽,夜热早凉,或阴虚发热,骨蒸潮热,常与地骨皮、知母、青蒿等同用;若治产后血虚发热,低热不退及昏厥等症,可与当归、人参、甘草同用,共收养血益阴、清热除蒸之效,如白薇汤。本品既能退虚热,又能清实热,与生地黄、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同用,还可用治温邪入营,高热烦渴,神昏舌绛等。

白薇图片

2.热淋,血淋。本品既能清热凉血,又能利尿通淋,故可用于膀胱湿热,血淋涩痛,常与木通、滑石及石韦等清热利尿通淋药同用。


3.疮痈肿毒,毒蛇咬伤,咽喉肿痛。本品苦咸而寒,有清热凉血,解毒疗疮,消肿散结之效,内服、外敷均可。常与天花粉、赤芍、甘草等同用,治疗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、毒蛇咬伤,如白薇散,也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;若治咽喉红肿疼痛,常与金银花、桔梗、山豆根同用。


4.阴虚外感。本品还可清泄肺热而透邪,清退虚热而益阴,故常与玉竹、豆豉、薄荷同用,治疗阴虚外感,发热咽干、口渴心烦等症,如加减葳蕤汤


用法用量:4.5~12克。煎服或入丸散。

青蒿

中药青蒿

中药青蒿为菊科草本植物Artemisiaapiacca Hance和黄花蒿A. annua L.的全草。分布于全国各地。以黄花蒿最多。夏秋采收,鲜用或阴干,切段。
性味归经:苦,辛,寒。归肝、胆、肾经。
功效:清虚热,凉血,解暑,截疟。
应用:

1.用于温邪伤阴,夜热早凉。本品苦寒清热,辛、香透散,长于清透阴分状热,故可治温病后期,余热未清,夜热早凉,热退无汗,或热病后低热不退等,常与鳖甲、知母、丹皮等同用。

2.用于阴虚发热,劳热骨蒸。本品有退虚热、除骨蒸的作用,常与银柴胡、胡黄连、知母鳖甲等同用,如清骨散。

3.用于感受暑邪,发热头痛口渴。本品芳香而散,善解暑热,故可治上述感受暑邪之证,常与连翘、茯苓、滑石、青黛等应用。

4.用于疟疾寒热。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 疾寒热之功。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,或随证配伍桂心、黄芩、滑石、青黛等应用。

青蒿图片

用法用量:煎服,3~10g,不宜久煎;或鲜用绞汁。

绿豆

中药绿豆

中药绿豆为豆科一年征草本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.的干燥种子。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。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,簸净杂质,洗净,晒干。打碎入药或研粉用。

性味归经:甘,寒。归心,胃经。

功效:清热解毒,消暑。

应用:
1.痈肿疮毒。本品甘寒,清热解毒,以消痈肿。可广泛用于热毒疮痈肿痛,单用煎服有效,或生研加冷开水浸泡滤汁服;《普济方》以本品与大黄为末加薄荷汁、蜂蜜调敷患处以解毒消肿。若与赤小豆、黑豆、甘草同用,又可预防痘疮及麻疹,如三豆饮。

2.暑热烦渴。本品甘寒,能清热消暑,除烦止渴,通利小便,故夏季常用本品煮汤冷饮,以治暑热烦渴尿赤等症,如绿豆饮;亦可与西瓜翠衣、荷叶、青蒿等同用,以增强疗效。

绿豆图片
3.药食中毒。本品甘寒,善解热毒,为附子、巴豆、砒霜等辛热毒烈之剂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的解毒良药。可用生品研末加冷开水滤汁顿服,或浓煎频服,或配伍黄连、葛根、甘草同用,如绿豆饮。


用法用量:15~30g。外用适量。

2009年4月3日星期五

生姜

中药生姜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.的新鲜根茎。各地均产。秋冬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切片,生用。

药性】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

【功效】解表散寒,温中止呕,温肺止咳。
【应用】 1.风寒感冒。本品辛散温通,能发汗解表,祛风散寒,但作用较弱,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,可单煎或配红糖、葱白煎服。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,与桂枝、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,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。

2.脾胃寒证。本品辛散温通,能温中散寒,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、食少、呕吐者,可收祛寒开胃、止痛止呕之效,宜与高良姜、胡椒等温里药同用。若脾胃气虚者,宜与人参、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。

3.胃寒呕吐。本品辛散温通,能温胃散寒,和中降逆,其止呕功良,素有“呕家圣药”之称,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。因其本为温胃之品,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,可配伍高良姜、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。若痰饮呕吐者,常配伍半夏,即小半夏汤(《金匮要略》);若胃热呕吐者,可配黄连、竹茹、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。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,能增强止呕作用,如姜半夏、姜竹茹等。

4.肺寒咳嗽。本品辛温发散,能温肺散寒、化痰止咳,对于肺寒咳嗽,不论有无外感风寒,或痰多痰少,皆可选用。治疗风寒客肺,痰多咳嗽,恶寒头痛者,每与麻黄、杏仁同用,如三拗汤(《和剂局方》)。外无表邪而痰多者,常与陈皮、半夏等药同用,如二陈汤(《和剂局方》)。 此外,生姜对生半夏、生南星等药物之毒,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,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~9g,或捣汁服。

【使用注意】本品助火伤阴,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。

紫苏

中药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(Perilla frutescens (L.) Britt.var. crispa (Thunb.) Hand.-Mazz.)、尖紫苏(Perilla frutescens (L.) Britt. var.acuta (Thunb.) Kudo)等的叶。我国南北均产,7~9月采收地上部分,阴干采叶可用。

性味归经:辛,温。归肺、脾经。
功效:发表散寒,行气宽中,解鱼蟹毒。

应用: 1、用于感冒风寒,发热恶寒,头痛鼻塞,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。本品能发表散寒,开宣肺气,可生姜同用。兼有咳嗽者,常配伍杏仁、前胡等,如杏苏散。兼有气滞胸闷者,多与香附、陈皮配伍,如香苏散。

2、用于脾胃气滞,胸闷、呕吐之证。本品具行气宽中,和胃止呕功效。偏寒者与藿香同用;偏热者与黄连同用;偏气滞痰结者与半夏、厚朴同用。 又用于妊娠呕吐,胸腹满闷,常与陈皮、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、安胎之功效。

3、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、吐泻,单用或配生姜、白芷煎服。 用量用法:3~10克,不宜久煎。

桂枝

中药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。春、夏二季采收,除去叶,晒干,或切片晒干。如右侧图片   

【性状】本品呈长圆柱形,多分枝,长30~75cm,粗端直径0.3~1cm。表面棕色至红棕色,有纵棱线、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、枝痕、芽痕,皮孔点状或点状椭圆形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。切片厚2~4mm,断面皮部红棕色,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,髓部略呈方形。有特异香气,味甜、微辛,皮部味较浓。   

性味归经 辛、甘,温。归心、肺、膀胱经.   

功效 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。   

应用   

1.用于风寒感冒。本品辛甘温煦,甘温通阳扶卫,故有助卫实表,发汗解肌,外散风寒之功。如治风寒表实无汗者,常配麻黄同用,以开宣肺气,发散风寒,如麻黄汤,若治表虚有汗者,当与白芍同用,以调和营卫,发汗解肌,如桂枝汤。   

2.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。本品有温通经脉,散寒止痛之效。如胸阳不振,心脉瘀阻,胸痹心痛,常与枳实、 白同用,如枳实白桂枝汤;若中焦虚寒,脘腹冷痛,每与白芍、饴糖同用,如小建中汤;若血寒瘀阻,经闭腹痛,多与当归、吴茱萸同用,如温经汤,若风寒湿痹,肩臂 疼痛,可与附子同用,如桂枝附子汤。   

3.用于痰饮、蓄水证。本品甘温,助阳化气,以行水湿痰饮之邪。如脾阳不运,痰饮眩悸者,常与茯苓、白术同用,如苓桂术甘汤;若膀胱气化不行,水肿小便不利者,每与猪苓、泽 泻等同用,如五苓散。   

4.用于心悸。本品辛甘性温,能温心阳,通血脉,止悸动。如心阳不振,不能直通血脉,见心悸动、脉结代者,每与甘草、党参、麦冬同用,如炙甘草汤。此外,若阴寒内盛,引动下焦冲气,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,常重用本品,如桂枝加桂汤。   用法用量 煎服,3~10g.  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,容易伤阴动血,凡外感热病、阴虚火旺、血热妄行等证,均 当忌用。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。

麻黄

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、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. A. Mey.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.的干燥草质茎。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,晒干。
麻黄图片

【性状】 草麻黄:呈细长圆柱形,少分枝;直径1~2mm。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。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,有细纵脊线,触之微有粗糙感。节明显,节间长2~6cm。节上有膜质鳞叶,长3~4mm;裂片2(稀3),锐三角形,先端灰白色,反曲,基部联合成筒状,红棕色。体轻,质脆,易折断,断面略呈纤维性,周边绿黄色,髓部红棕色,近圆形。气微香,味涩、微苦。 中麻黄:多分枝,直径1.5~3mm,有粗糙感。节间长2~6cm,膜质鳞叶长2~3mm,裂片3(稀2),先端锐尖。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。 木贼麻黄:较多分枝,直径1~1.5mm,无粗糙感。节间长1.5~3cm。膜质鳞叶长1~2mm;裂片2(稀3),上部为短三角形,灰白色,先端多不反曲,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。

【鉴别】

(1)本品横切面:草麻黄 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;脊线较密,有蜡质疣状凸起,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。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,壁厚,非木化。皮层较宽,纤维成束散在。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。维管束外韧型,8~10 个。形成层环类圆形。木质部呈三角状。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;偶有环髓纤维。表皮细胞外壁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。 中麻黄 维管束12~15个。形成层环类三角形。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。 木贼麻黄 维管束8~10 个。形成层环类圆形。无环髓纤维。

(2)取本品粉末0.2g,加水5ml 与稀盐酸1~2滴,煮沸2~3分钟,滤过。滤液置分液漏斗中,加氨试液数滴使呈碱性,再加氯仿5ml,振摇提取。分取氯仿液,置二支试管中,一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5 滴,振摇,静置,氯仿层显深黄色;另一管为空白,以氯仿5 滴代替二硫化碳5 滴,振摇后氯仿层无色或显微黄色。

(3)取本品粉末1g,加浓氨试液数滴,再加氯仿10ml,加热回流 1小时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甲醇2ml 充分振摇,滤过,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附录Ⅵ B)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氯仿-甲醇-浓氨试液 (20:5:0.5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茚三酮试液,在105℃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的红色斑点。 【炮制】 麻黄:除去木质茎、残根及杂质,切段。 蜜麻黄:取麻黄段,照蜜炙法(附录Ⅱ D)炒至不粘手。每 100kg麻黄,用炼蜜20kg。 【性味】辛、微苦,温。 【归经】归肺、膀胱经。 【功能主治】发汗散寒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用于风寒感冒,胸闷喘咳,风水浮肿;支气管哮喘。蜜麻黄润肺止咳。多用于表症已解,气喘咳嗽。 【用法用量】 2~9g。 【附方】 ①治太阳病头痛发热,身疼腰痛,骨节疼痛,恶风无汗而喘者:麻黄三两(去节),桂枝二两(去皮),甘草一两(炙),杏仁七十个(去皮、尖)。上四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二升半,去滓,温服八合,覆取微似汗,不须啜粥。(《伤寒论》麻黄汤) ②治太阳病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:麻黄四两(去节),杏仁五十个(去皮、尖),甘草二两(炙),石膏半斤(碎,绵裹)。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(《伤寒论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) ③治病者一身尽疼,发热,日晡所剧者,名风湿,此病伤于汗出当风,或久伤取冷所致:麻黄(去节)半两(汤泡),甘草一两(炙),薏苡仁半两,杏仁十个(去皮、尖,炒)。上锉麻豆大,每服四钱匕,水一盏半,煮八分,去滓,温服,有微汗避风。(《金匮要略》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) ④治风痹荣卫不行,四肢疼痛:麻黄五两(去根节了,秤),桂心二两。上捣细罗为散,以酒二升,慢火煎如饧。每服不计时候,以热酒调下一茶匙,频服,以汗出为度。(《圣惠方》) ⑤治伤寒热出表,发黄疸:麻黄三两,以淳酒五升,煮取一升半,尽服之,温服汗出即愈。冬月寒时用清酒,春月宜用水。(《千金方》麻黄淳酒汤) ⑥治感冒风邪,鼻塞声重,语音不出;或伤风伤冷,头痛目眩,四肢拘倦,咳嗽多痰,胸满气短:麻黄(不去节),杏仁(不去皮、尖)、甘草(生用)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一盏半,姜五片,同煎至一盏,去滓。通口服,以衣被盖覆睡,取微汗为度。(《局方》三拗汤) ⑦治病疮疱倒黡黑者:麻黄(剪去节)半两,以蜜一匙同炒良久,以水半升煎,俟沸,去上沫,再煎,去三分之一,不用滓。乘热尽服之,避风,伺其疮复出。一法用无灰酒煎,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,然其效更速。(《本草衍义声)